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278|回复: 8

[转帖] 中国顶级联赛最"二"豪门 球队逼近17年第9个亚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29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sports.sina.com.cn/j/2010-09-29/10055225368.shtml


http://sports.sina.com.cn  2010年09月29日10:05  东方体育日报
  文/闫松

  路过报摊,遇见刚上市的《新周刊》,封面标题——“二”的纠结。电光火石间纠结地想到申花。他们已经拿了八次联赛亚军,今年,最好成绩可能还是第二——难道第九亚?

  《新周刊》讲述的“二”的纠结是,GDP世界第二带来的贫富困惑。《申花周刊》讲述的“二”的纠结是,顶级联赛第二带来的心理挫折。



  GDP第二让我们开心,因为人人都是受益者;GDP第二让我们不开心,因为人和人也拉开了差距。这就是属于我们国家的,世界排名第二的纠结:国家与国家差距缩小,人和人差距却被拉大。

  申花第二让我们开心,因为他们总是冠军最有力争夺者;申花第二让我们不开心,因为他们距离冠军最近、次数最多,但终究不是冠军。这就是属于我们申花的,联赛八次排名第二的纠结:永远领先第三一步,永远落后第一一步。

  GDP的纠结对于国家而言:纠结于经济成就与国家福利、纠结于阶层板结与机会公平、纠结于财富权力与社会正义、纠结于资源垄断与市场开放、纠结于功利的现实与持续的未来……

  对于个人而言:纠结于快节奏与慢生活、纠结于拜金与仇富、纠结于攀比与知足、纠结于物欲与爱情、纠结于物质化的友谊与理想化的纯真……

  申花的纠结对于俱乐部来说:纠结于两个冠军与八个亚军、纠结于ZF足球与市场足球、纠结于新申花与老申花的“意识形态”分歧、纠结于土帅拿冠军与洋帅(拿不到冠军)情结。

  对于球员来说:纠结于忠诚与背叛(比如当年的小范申思投奔中远,比如现在的金贵杜威郜林小毛)、纠结于资方的绝对强势与劳方的隐忍妥协(比如……)。

  对于球迷来说:纠结于城市与成绩(一线城市拿不出成绩,大连和济南在足球上压过上海)。

  对于媒体来说:纠结于合作与封杀(打打停停,互相需要)。

  申花就是这么矛盾。甲A时代,被大连足球狠狠压制;中超时代,又被山东足球后来居上。大连足球如今没落了,但他们不着急,八冠王的家底厚实,没落的贵族。山东足球如今坚挺,但也不是他们急来的。其实,俺不行,俺在亚洲被人乱打,是你们不行,所以窝里横。

  唯有申花,第二拿的越多,心态变的越急。两次甲A冠军的撩拨,让球队的心气与眼光过高。急不可耐、急于求成、急火攻心。申花是中超的“常务豪门”,但欠缺中超的王者范儿。先把冠军次数超过山东再说,然后把八个亚军打回八个冠军。坦白地说,申花作为“遗老不够老,遗少不够遗”。

  错失八次冠军,其间必定充斥着无数阴谋阳谋、上面下面、物事人事、爱恨情仇、对抗合作、无奈感叹。“二”背后的八种矛盾,是申花的衍生纠结。八次亚军,意味着申花错失过八次冠军。亚军之于冠军,是申花的终极纠结。

  足球世界的职场精英穆里尼奥说:“能赢球的人才能创造历史。有谁还记得拳王阿里第一次获得世界冠军时的手下败将?”

  申花多年前有句官方名言——永远领先一步。今天关于申花“二”的一切纠结与解析,目的是想告诉申花,你要做的是——永远领先第二一步。
 楼主| 发表于 2010-9-29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二”的诞生:往事不堪回首 联赛三连亚冠军送实德

本版撰稿/实习记者杨阳

  1996年●徐根宝七连平 卫冕失败

  徐根宝执教的第三个赛季。虽然贵为卫冕冠军,但从一开始,申花就遭遇了不小的麻烦。联赛第2轮,申花被八一队16分钟内连追两球,痛失2比0的领先优势;第5轮,申花上半场就被广州太阳神打进3球,最终2比3客场告负。从第8轮到第14轮,申花遭遇了七连平,此后虽然一度打出三连胜,但已经于事无补。大连万达以12胜10平的不败战绩当之无愧地夺得本赛季的联赛冠军,徐根宝也在赛季结束后离队,申花的“洋务运动”从此开始。

  1997年●终结大连55场不败仍亚军

  斯托伊科夫在1996年12月成为申花历史上首位外籍主帅。这名坚持东欧技术流打法的保加利亚人非常强调触球的合理性和场上的位置感,试图将徐根宝带队时的“抢逼围”战术转变为彻头彻尾的“技术流”。

  但由于许多申花球员未能在短时间内适应,仅仅9场比赛过后,斯托伊科夫就黯然下课,留下了3胜5平1负的开局战绩。申花历史上首位成功的大牌外援佩雷斯也在7月一同离开。

  前波兰国家队主帅安杰依·斯特雷劳接任的首场比赛,就是那场不堪回首的1比9工体惨败。接下来两轮,申花又先后输给大连万达和延边敖东。尽管此后申花一路保持不败直至联赛结束,但大连万达依然延续不败金身并提前夺冠。最后一轮,为荣誉而战的申花主场4比2终结了大连万达的55场不败纪录,同时收获联赛亚军。

  1998年●足协杯冠军 联赛三连亚

  留任的安杰依率领申花打出了上半程6胜6平1负的战绩,这显然无法让俱乐部和球迷满意。当年6月,安杰依下课,巴西人墨里西走马上任,他的442阵型和极具针对性的打法帮助申花夺得了当年的足协杯冠军。

  但在联赛的赛场上,申花依然未能摆脱平局怪圈,下半程又有6场平局。和大连万达、北京国安和前卫寰岛的全部6场比赛,申花全都与对手不分胜负。积分榜下半区的7支球队里,只有八一队被申花双杀。在与榜尾的5支球队交锋时,申花整整丢掉了11分。大连万达的榜首地位并未受到实质性的挑战,申花只能连续第三个赛季屈居联赛亚军,墨里西也在带队半年后离开。

  2000年●下半程乏力 意外获第二

  因老彼德推荐接任主帅的佩特科维奇以三连胜开局,新加盟的曲圣卿和兰柯维奇组成的土洋锋线运转良好。整个上半程,申花一直发挥出色,第8轮主场1比0击败大连实德。第9轮客场6比2横扫沈阳金德是申花史上客场最大比分胜利。兰柯维奇在那场比赛中上演帽子戏法,曲圣卿也有两球入账。

  但从上半程最后一轮客场2比4惨败辽宁抚顺开始,申花在下半程的7个客场中2胜5负,下半程总共10个进球也与上半程的29个相去甚远。后程乏力是当年申花的最大问题。

  赛季中期,申花大手笔引进了1998年世界杯巴西队主力中后卫巴亚诺,但未能取得成功。联赛最后一轮,大连实德已经提前夺冠,申花只有在深圳科健落败,而且自己净胜辽宁抚顺至少两球的情况下才能夺得亚军。最终北京国安1比0击败深圳科健,申花主场2比0完胜辽宁抚顺,意外地跃居第二。

  2005年●双杀实德 冠军还是实德

  又是“连沪争霸”的一个赛季。尽管大连实德以12分的巨大优势最终夺冠,但联赛主客场被申花双杀的记录还是让这个冠军成色减弱不少。对申花而言,两个2比1也是这个亚军赛季最大的安慰。

  联赛第10轮,暂时保持不败的大连实德主场迎战申花,却被孙祥第83分钟的进球绝杀,遭遇了本赛季的第一场失利。第23轮,回到主场的申花对阵领先11分的大连实德,马丁内斯和谢晖的进球终结了对手提前三轮夺冠的愿望。大连实德整个赛季只输了三场比赛,但有两场都是输给了申花。连续第二年执教申花的涅波虽然未能给球队带来一座冠军奖杯,但也为球迷留下了甜蜜的回忆。

  2004年年初与重庆力帆解约的谢晖第三次为申花效力,联赛出场24次打进14球,成为队内第一射手。这次零身价的引援堪称申花本赛季最出色的手笔。

  2006年●遇弱不强 目送鲁能夺冠

  赛季初,吴金贵“二进宫”担任主帅。吴伟超、李玮峰和扬克尔等多名强力新援加盟,球队提出了“保三争一”的目标。

  对阵大连实德、山东鲁能和北京国安三个主要争冠对手时,申花都不落下风,总战绩为3胜2平1负。最经典的一场与强队的交锋发生在联赛第25轮,沈龙元第54分钟的进球帮助申花客场1比0力克北京国安。然而,在弱旅身上丢失的太多分数,挥霍了申花在强队身上积累下的微弱优势。为保级挣扎的沈阳金德和厦门蓝狮都在申花身上拿到了4分,深圳金威也在主场1比0击败申花。与西安国际和上海联城的德比战,申花尽管实力占优,但只收获了四场沉闷的平局。状态稳定的山东鲁能在积分榜上一骑绝尘,最终夺冠。当年7月,“宝马案”爆发,毛剑卿、虞伟亮和张玉宁被下放到预备队。扬克尔没能重现当年的“空霸”风采,原先不被看好的拉米雷斯以13个进球成为球队第一功臣。

  2008年●痛失点球

  不堪回首

  当年11月30日的下午是所有申花球迷难以忘怀的伤心日。两度领先浙江绿城,两度被扳平,里卡德错失点球机会,这一切都让山东鲁能与广州医药的平局失去了意义。最后一轮与联赛冠军失之交臂,申花的这个亚军拿得异常苦涩。

  联赛第15轮客场战平浙江绿城后,吴金贵下课,贾秀全接任,球队也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状态起伏。倒数第4轮,正值追赶山东鲁能的关键时期,申花在一度领先4球的形势下被辽宁宏运4比4逼平,为屈居亚军埋下了伏笔。此前,申花也有主场3比0领先山东鲁能,最终被对手连扳两球的惊险回忆。“洗牌门”事件是那场比赛的另一焦点。由于武汉光谷退出中超,申花球员在比赛中屡屡主动申请黄牌,以求在下一轮轮空时“停赛”,全场总共吃到10黄1红。赛后在足协会议上,申花方面主动致歉,最终未受处罚。
 楼主| 发表于 2010-9-29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二”的八种纠结:新申花与老申花 忠诚与背叛共存

  本版撰稿 特约记者 申友

  纠结于两个冠军与八个亚军

  此二八现象,和股市的二八现象相似度极高,二代表申花曾经拿过的两个联赛冠军,八代表申花拿到过的亚军数量,曾经的两个冠军是申花美好的回忆,但八个亚军却透出更多的无奈。

  当然,内心的感觉到底怎样,要看和谁比,和那些只拿过一次冠军或者连冠军都没拿过的球队相比,申花是幸运的,毕竟申花有过两次联赛夺冠的经历。但是和那些胸前的星星多到数不清的球队相比,申花又难免会有些难为情,冠军和亚军的区别在于,冠军可以变成星星,被绣在胸前,但亚军却不会,就算是8个亚军,也无法变成申花球衣胸前的星星。

  当然,能拿到八个亚军,这也充分说明了,申花在此前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一直都保持着对冠军足够的冲击力。而八个亚军的战绩也从另外一个侧面说明,申花在中国足坛一直都是一支传统强队,按照欧冠的参赛标准,八个亚军也意味着申花可以成为中国足球俱乐部中参加亚洲赛事最多的球队之一。

  纠结于ZF足球与市场足球

  2010赛季,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在中超联赛中,以10分优势排名第一的领头羊山东鲁能是国内ZF足球的典型代表,而在中甲联赛中,提前完成冲超任务的广州队,却是市场足球的典型代表,他们共同的特征就是大把烧钱,所不同的是,前者烧的是国企的钱,后者烧的是私企的钱。

  与之形成对比的却是,上海足球无论是中超的申花,或者是中甲的东亚队,都早已不再和烧钱有任何关系了。回顾历史,申花的两次辉煌无一不和ZF足球有着重要关系,和1995年的夺冠相比,2003年申花的夺冠成本无疑更高一些,虽然2003年那支夺冠的申花同样也是有国企背景,但在花钱方面却丝毫不比私企手软。这也是申花和实德的一大不同,大连在结束万达时代,进入实德时代之后,仍然连续拿到好几个联赛冠军,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大连足球并没有ZF依赖症,即便是私企老板徐明入主大连足球后,大连队还是可以拿到几个联赛冠军。

  申花现在的身份也比较难以界定,你可以说申花已经是一支完全私企化的俱乐部了,但是与此同时,申花的股东中仍然有国企的元素存在着。相比之下,身处中国最富裕城市上海的申花,却无法成为中超最有钱的俱乐部,的确是一个让人不解的事实。

  纠结于新申花与老申花

  申花和联城在2007赛季初完成了合并,即便三年后的今天,在一些球迷心目中,他们仍然会把申花球员分为两种,一是老申花,二是新申花。

  而在球队刚刚合并之初,对于老申花和老联城的球员而言,那都是一段很难熬的岁月,对于老申花球员而言,他们不得不要面对新的教练和新的老板以及俱乐部管理层。他们中的许多人不得不从替补做起,甚至从替补的替补做起。

  老申花球员是如此,新申花球员的日子也不好不到哪里去,他们不得不承受申花球迷的质疑和冷落,甚至是敌意,而他们原先在联城好歹还能打上比赛,但是披上申花球衣后,他们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而最终的结果也是,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后来都逐渐淡出了申花的首发阵容,甚至连18人名单都无法进入,有的人甚至不得不提前退役。

  2010赛季的申花阵容,老申花的色彩已经越来越淡漠,这一年,更新的新申花球员开始加盟这支球队,比如冯仁亮和宋博轩等等,在如今的这支申花队,新申花和老申花的界限已经开始模糊。就像喜欢这支球队的球迷,从70后,到后来的80后,时至今日,一些90后正在成为这支新申花球迷力量的中坚,对他们而言,老申花更像是一段回忆,一个传奇。

  纠结于土帅拿冠军与洋帅拿不到冠军

  背靠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申花在洋务运动方面从来都是中国足球的排头兵,从外籍教练到外籍技术总监再到外籍队医,申花最多一个赛季球队中各色人等的国籍加起来一共有八个。但是与此同时,有一个事实却让申花格外尴尬,那就是,申花到目前为止拿到的两个联赛冠军,都是中国教练带队获得。

  与申花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山东鲁能,虽然身处内陆城市济南,但鲁能目前拿到的联赛冠军,却都是外籍教练带队获得,是什么让一心向洋的申花却成为外籍教练的滑铁卢?到目前为止,无人能解开这个谜底。

  2010赛季,布拉泽维奇率领年轻的申花在中超积分榜上占据了第二的位置,但夺冠的希望仍然比较渺茫,似乎外籍教练带领申花拿不到中超冠军的魔咒依然存在,而在鲁能那边,伊万很可能即将成为第三位带领球队夺冠的外籍教练。

  纠结于资方的绝对强势与劳方的隐忍妥协

  在曾经的国企时代,申花的球员占据着相对的强势。球员可以在一个赛季还未开打之前,以购房为名将自己的年薪提前领到,即将被炒鱿鱼的教练,也可以在临走之前,向申花索取高额的遣散费。不仅是申花,在那个年代,大多数国脚级球员在俱乐部面前都绝对不会处在弱势,他们签订的合同仿佛像欠条一样,让俱乐部除了全额给钱之外别无选择。

  但是时至今日,申花已经告别了当年的隐忍形象,从去年到今年年初一系列和薪资有关的风波中,申花俱乐部的强势给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或者可以说,在战争中学会战争的,现在变成了资方。

  纠结于

  忠诚与背叛

  在申花的历史中,忠诚和背叛从来都是一件让人纠结万分的事情,比如说,老申花最具人气的几位当红球星,他们最终都离开了申花,并且转会去了同城死敌上海国际队。从范志毅到申思、祁宏到吴承瑛,无一例外。

  这就像小贝、吉格斯、基恩转会去了曼城的感觉一样,或许正是因为这种集体离去,所以,2002年上海滩那场德比大战,很多看球的球迷心情都格外复杂和纠结。当然,最终还是对申花的恋旧情结占据了上风,让上海球迷迅速又开始将申花奉为自己的第一主队。

  但是山不转水转,谁又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比如当年范志毅等球员反戈一击徐根宝,让根宝在2002赛季提前下课,但多年之后,范志毅又在根宝手下成为东亚队主帅,

  2010赛季前,杜威、毛剑卿等一拨申花球员再度集体离开申花,当然,这一次,他们的离去多少有些不情愿,而离去后其中一些球员的激烈言行,也再次让申花球迷体会到,那种复杂而纠结的情感。

  纠结于

  城市与成绩

  如果足球成绩可以和城市大小、城市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准等指标成正比,那申花绝对应该是中国足坛的头号霸主,但是很遗憾,在中国足坛,城市房价和足球水平并不成正比,甚至,更像是一种反向指标。

  现在济南市中心不到万元一个平方的房子仍然比比皆是,但是在上海内环线里,想找一个单价三万以下的楼盘已经不太现实。但就是这样一个经济不如上海、城市国际化程度也不及上海、城市人口也不如上海的城市,却拥有中国足坛目前最强的一支俱乐部队。

  事实上,经济从来都和足球水平没有直接关系,比如中国香港,足球水平目前也很一般。当然,和上海这座城市更加不匹配的是上海球市的状况,拥有如此多富裕人口的上海,却无法把申花和东亚中邦三支球队的主场都坐满。

  纠结于

  合作与封杀

  去了杭州的几位申花旧将,都已经清楚地感觉到两地舆论环境的不同,在上海,有专业体育频道报道申花,有专业体育日报报道申花,还有例行的赛前公开日,但是在杭州,媒体的诉求相对比较简单,这也给他们带来了比过去清静多的舆论环境。

  上海媒体的发达,超过大多数中超球队,其中当然也包括山东鲁能,媒体业发达,自然也对球队有着太多的新闻需求,在这样的氛围下,合作和封杀自然会交替出现。
 楼主| 发表于 2010-9-29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二”的启发:曼联巴萨的发迹史 他们也曾千年老二

  特约记者 方正宇

  英超(包括改制前):曼联14次

  在二战结束之后的第一个赛季、也就是1946-1947赛季中,曼联获得了英甲亚军,这是俱乐部历史上第一次获得顶级联赛亚军的经历。有趣的是,正是从那个赛季开始,虽然连续三年的冠军得主各不相同,但曼联倒是在联赛实现了“三连亚”。而在英超诞生之后,曼联已经先后获得了四次联赛亚军,包括上赛季也是屈居切尔西之后排名第二,赢得了球队历史上的第14次联赛亚军,从而进一步巩固了相对于第二名利物浦(12次亚军)的优势。

  法甲:马赛、波尔多各9次

  正如法甲在联赛冠军最多次数上存在着并列现象一样(马赛和圣埃蒂安各10次),他们在亚军位置上也出现了类似情况。而且马赛和波尔多近年来似乎在争抢这个亚军次数最多的“荣誉”。比如在2005-2006赛季,波尔多成为了第一支获得八次法甲亚军的球队,结果马赛在接下来一个赛季就追平了该项纪录。再接下来一个赛季,波尔多又将获得亚军的次数提升到了9次,可是马赛又是仅仅用了一年时间就重新追平了波尔多。

  意甲:尤文图斯17次

  尤文图斯非但是意甲历史上夺冠次数最多的球队,同时也是亚军头衔最多的一支球队。在斑马军团征战联赛的历史上,获得亚军的高峰期主要集中在两个时段。一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特拉帕托尼时代”,当时球队在10年间获得了4次联赛亚军。而在进入九十年代之后,球队又迎来了收获亚军的季节,从1991年到2001年,尤文图斯拿到了5次亚军。至于球队上一次获得意甲亚军的经历,则要追溯到2008-2009赛季。

  由于皇马是西甲历史上夺冠次数最多的球队,所以巴萨就成为了获得西甲亚军次数最多的一支球队。回顾历年来的西甲积分榜,会发现在巴塞罗那获得亚军的这22个赛季中,有13个赛季的冠军都是皇马,足以反映出巴塞罗那受到这个老对手的压制程度。不过在最近两个赛季中,接连出现了巴塞罗那夺冠、皇马屈居亚军的情况,如果按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那么现在有19次亚军在手的皇马,或许会在几个赛季后超越巴塞罗那成为“亚军之王”。

  德甲:拜仁9次

  作为德甲联赛中当仁不让的巨无霸,拜仁历来是前两名位置上的常客,所以在拿到最多的21次冠军的同时,他们也是联赛历史上获得亚军次数最多的一支球队。尤其在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他们获得亚军的频率一度变得非常高,从1991年到1998年期间,他们先后四次获得了德甲亚军。而在最近几个赛季中,拜仁在联赛中的优势显得愈加明显,所以在连续收获冠军的同时,他们收集亚军称号的速度似乎有所放慢。
 楼主| 发表于 2010-9-29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晖:申花比实德鲁能差在哪 五六个人怎比一个王朝


  【谢晖自述】    “在反思申花为什么总是拿亚军的时候,请把着眼点放在青训体系上,放在人才培养上。”

  我在申花效力期间,一共拿过六个亚军,分别是1996、1997、1998、2005、2006、2008年。

  有人可能认为,申花总是拿亚军的命,这可能是一种宿命,或者觉得有某种必然的因素。在我看来,根本没那么复杂。甲A联赛时期被大连压着,那是命不好,属于“既生瑜,何生亮”。如果那时候没有大连,申花肯定是常年夺冠;但近几年的情况又不太一样了。现在的申花和甲A联赛初期相比,在俱乐部的建设尤其是人才建设方面有所退步,而山东鲁能这方面做得最好,所以,现在的冠军就该属于鲁能。

  早期的“大连王朝”时期,那时的申花的确也不错。但很遗憾,那时的大连做得更不错,整体实力大连队的优势更胜一筹。我们那拨人和大连那拨人的实力水平其实差不多,但问题在于,我们只培养出来了五六个,但大连一下子出来了十几个,所以,他们有持续的争冠能力,1996、1997、1998他们连续拿了三个冠军。那些年,大连和上海的足球人才培养都做得不错,但大连足球做得更好一些,所以,最终的冠军属于大连。当然,大连队那时候在外援引进方面也比申花略强一些,这也是另外一个因素。具体的名单就不列举了,相信大家都有印象,也都有比较。

  2005年以后,申花又总是拿亚军,情况和甲A早期的情况有些类似,但也有很大的不同点。这时候,山东鲁能崛起了,类似于当年的大连。2006年山东鲁能夺冠,是“山东王朝”的开始。我觉得,山东鲁能这几年称霸中国联赛,是早几年积累的结果。在2004、2005年开始,山东鲁能在足球方面的投入非常大,尤其是梯队建设,做得非常成功,并且一下子成为全国足球青训工作做得最好的俱乐部。于是,2006年的夺冠,我觉得是长线投资的必然回报。最近两年,鲁能队走了一些人,情况也不如2006年时那么好,甚至还显得有些跌跌撞撞,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山东鲁能队可以靠前些年在人才培养方面积累的成果,现在依然可以随便拿拿冠军。

  但是,近几年的情况和甲A初期的情况又有很大的不同。不同点在哪里呢?就在申花自身。甲A初期的申花,人才建设还是做得不错的,只是没有大连足球做得好罢了。但最近几年,申花俱乐部的人才建设做得不好。不仅一线队流失了一批人才,而且梯队建设也明显不足。比如说,不同的年龄段,只有那么二十来号人摆着,这些人里头最多只能有一两个人才踢出来,甚至一个都冒不出来。如果足协没有梯队建设上的政策规定,估计梯队更成问题。梯队建设不足,所以,申花不得不靠引进人才来充实力量。但是,你不可能什么都要买吧。再说,新人买过来,总得有个过渡期吧。再说,俱乐部和人才的发展是需要一些底蕴的,不是说引进一两个人就可以的。

  从队伍建设上来说,山东鲁能队的模式是目前中超最好的。比如,他们在前锋位置上,就一直让自己培养的韩鹏打主力,外援的引进,也是以配合韩鹏为主。总体来说,鲁能队的外援,基本上是配角。他们始终是以本土球员作为俱乐部的框架,外援的引进是用来配合本土球员的需要,战术和人才配备很稳定。梯队的人才培养,则也配合好一线队。所以,鲁能队不管哪个位置换一个球员,别的球员照样可以顶上。而其他俱乐部呢?比如申花。外援不是用来做配菜的,而是先定下外援,然后围绕外援来打。如果每年都是这样,外援换一个,整个队伍都要变换打法和人员结构都要重新来过,这样的队伍怎么去争冠军?即便偶尔一年争了冠军,又怎么去持续保持优势?

  所以,在反思申花为什么总是拿亚军的时候,请把着眼点放在青训体系上,放在人才培养上。

  本报记者 徐宏斌 采访整理
 楼主| 发表于 2010-9-29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姬宇阳:别人负责一申花负责二 国安口号拿来更适合

  文/姬宇阳

  不要以为黄晓明只有“宝靴”和“闹太套”,偶尔他也会蹦出一两句能让粉丝们瞬间石化的冷幽默,就像《叶问2》宣传的时候,黄晓明当众自嘲说,甄子丹负责“叶问”,我负责“二”。

  和高高在上的“一”相比,“二”在很多时候,都不是夸人的话,比如二流子、二道贩子、二百五等等,和优越感十足的“一”相比,“二”往往饱含着满腹心酸和委屈,比如,在一把手面前,二把手就有点底气不足;和一流相比,二流就明显差了一个档次,再比如说,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一类学校和二类学校,当然,关于“二”,最让上海足球不爽的一个词就是“老二”。还好,申花拿过二次联赛冠军,否则,这个老二前面,还要被外地一些球迷加上两个字,变成“千年老二”。

  中超不是欧洲联赛,亚冠和欧冠的含金量更是没法比,所以,这也就直接导致了申花在过去16年里拿到了八个亚军,含金量和冠军相比差别太大。欧洲很多俱乐部队,拿不到联赛冠军,也会玩命争取亚军或者第三名,因为拿到第二名,一样可以参加欧冠联赛,欧冠就像是一个奢侈品的商标,是否有资格参加欧冠联赛,那是衡量一支欧洲俱乐部队档次高低的重要标准。

  但是在中超,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以前没有亚冠那会儿,一旦你拿不到联赛冠军,这第二名和后面的第三第四乃至第八第九,就没有什么本质区别了。后来有了亚冠联赛,再后来,亚冠的参赛球队增加到四个,球队开始拼命要进前四了,但如此一来,中超第四和第二又没有本质的区别了。

  所以,无论在没有亚冠的甲A时代,或者是在有了亚冠的中超时代,第二都是略显尴尬的一个排名,和冠军相比,他有着太大的失落,但和第四相比,他又缺乏足够的优越感,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高处不胜寒,老二很无奈。

  回顾申花16年联赛中“二”的历史,最让人唏嘘的是1996年联赛的那个亚军,因为那一年,申花是以卫冕冠军身份,在自己的主场虹口看着大连提前夺冠,那个“二”的最终结果,就是让徐根宝结束了在申花的执教,让申花从此进入洋帅时代,一直到2002年,同样是徐根宝的回归,才宣告了申花长达六年的外教时代的结束。

  所有的“二”中,最让人痛心和遗憾的,当然是2008赛季的那个第二,在此之前的许多个赛季里,申花都是早早失去了夺冠的希望或者可能,第二名是申花所能争取到的最好名次,但是2008赛季不一样,那是唯一一次,直到联赛最后一轮的最后一秒,申花仍然有夺冠的希望,或者说,直到那个赛季最后一场比赛的伤停补时阶段,申花的命运仍然被牢牢掌握在他们自己手中。也正是因此,所以那种遗憾才会如此让人痛彻心扉无法释怀。

  我知道申花拿过很多老二,但我绝对没想到,次数居然会是八次,一支球队能在中国联赛拿到八个冠军需要相当的霸气和实力,但是一支球队可以在16年时间里拿到八个亚军,同样也是一件不太容易完成的任务,这也从另外一个侧面显示出,上海足球的传统强队本色,这八个第二也说明了申花这么多年一直都是冠军的有力争夺者,和北京国安相比,申花的八个第二,似乎才更契合那句著名的“永远争第一”的口号。

  有时候我也在想,这八个第二的成绩单背后,是不是也透着申花和那些冠军专业户比如大连队在气质上的某些差距,比如说,我们一直谈论的霸气。回顾申花过去16年里的两次夺冠,第一次的夺冠是建立在10连胜的基础之上,而2003赛季的第二次夺冠,是在同城对手上海国际队令人窒息的逼迫之下以1分的最小优势完成的。或许这也意味着,上海申花如果要夺冠,要么必须有一种迫在眉睫的压力去激发他们,要么,就必须打疯了打顺了,就像1995年的10连胜那样顺风顺水。

  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2003赛季在最后一轮惊险夺冠之后,接下来的那个赛季申花就像虚脱一般没有了精气神,结果就是,球队名次像自由落体般直下谷底,申花是如此,另外一支上海球队上海国际队也是一样,除了夺冠的2003赛季之外,在之前和之后的一个赛季,这两支球队都是同样画出一条高开低走的抛物线。

  在过去16年里,“二”代表了申花无法摆脱的宿命,即便是神奇的老布,在带领年轻的申花创造了一个奇迹般的赛季同时,也不得不在“二”的屋顶之下无奈低头。

  总而言之,申花再也不能这么“二”下去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9-29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海的媒体还是比较客观的
发表于 2010-9-29 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二猫
发表于 2010-9-29 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花菜比赛 一直都很揪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虎纹猫家园

GMT+8, 2024-6-2 09:35 , Processed in 0.02398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