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825|回复: 7

[转帖] 看个《头号玩家》,我们为什么就高潮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4-3 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它是斯皮尔伯格送给ACG爱好者/玩家们的一封情书。”
上面这句话从哪来的,已经不好考证了,因为它充斥在公众号、微博等各种关于《头号玩家》的评论中。
大家用这种饱含感情的方式,表达着对这部电影的欣赏和感激。
后来,关于该电影的各种彩蛋考据也都出来了,人们一边感叹着电子游戏文化的渊源历史,一边赞颂着斯导的用心良苦。
不过,这些被称为“彩蛋”的大量的细节,真正曾存在于国内观众童年时光中的,其实并不多。
甚至片中最后的重头戏中,与哥斯拉最终决战的“钢铁巨人”,对许多中国观众来说也略显陌生。如果没有媒体和一些资深爱好者们的分析,很多观众不管如何细致地观察,恐怕也会跟他们擦肩而过。
这并不难理解,就像美国人童年回忆中从没有过水浒卡和发条青蛙。所以照理说,中国观众的观影体验,应该是相对打了折扣的。
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从数据上,《头号玩家》的首日成绩已然领先北美。
豆瓣更是在如此庞大的评论基数上,依然保持着9.1的好成绩。
事实上,这个分数曾经还一度达到了9.2,并维持了很长时间。只是到了今天,它又稍稍回落了。
这也恰巧印证了我在看这部电影之前听到一些声音,说:
这个电影,最好趁这几天最热,尽早看。
因为第一时间去看的,都是同道中人,在影院什么时候会欢呼什么时候会鼓掌,大家都有默契,会有一种“我们是一路人”的感觉。
这样的话语,活像是一群忠实的信徒,在做一次虔诚的朝拜。
与之相似的,还有看完电影时朋友的评价:
“看到高达出来的那一刻,我都快哭了。”
你说他好端端的,干啥哭呢。
是斯皮尔伯格巧夺天工的铺垫,还是对今天发达的3DCG技术的惊叹?
也许,只是因为国内ACG用户对认同的渴求,太过强烈了。
2、
这样的“小题大做”,似乎很容易发生在国内网友身上。
2017年我们经历了一个类似的场景。当时我们去日本参加“初音未来:魔法未来演唱会”。
在前一天的中国粉丝聚会上,大家表现得还都相对比较平静。但在演唱会现场,当看到MIKU出现在眼前的那一刻,许多中国观众的眼中开始泛起泪光……
直到演唱会散场,他们有的依然停在原地泣不成声,有的孤独的躲在角落默默的擦着眼泪,就好像平生的夙愿终于满足了一样。
结合这一幕,你或许能更深地体会前面说的——
“什么时候会欢呼什么时候会鼓掌,大家都有默契,会有一种“我们是一路人”的感觉。”
——是多么的可贵了。
至于当时现场的日本观众——只是像参加任何一个普通的演唱会一样,平平常常地回家了。在他们眼中,这样的活动不是挺常见的么?
就像这次的《头号玩家》。
这部以电子游戏为主题的电影,大前提当然是建立在“对游戏文化的认可”上的,对国外观众来说,这似乎是一个心照不宣的背景。
影片不仅没有过度偏袒游戏,还从各个角度告诉观众,不要一味地沉迷虚拟世界,也应适时地回归,感受现实世界的美好。
喧扰到最后归于平淡,是斯氏电影所用的一贯手段。
3、
然而,这所谓的平淡,在国内玩家看来,已经是可以想象到的最美好的画面。
就在父辈沉迷手机的几年之前,网瘾还一直被当做精神疾病,需要像精神病人一样被剥夺人身自由。
如今,事态看似已经有所好转,但批判的口径也不过是把矛头从玩游戏的人转向了游戏本身。
直到现在的种种讯号依然标明,电子游戏还处在被“一棒打死”的边缘。
或许是出于一种“受创应激反应”,现在的玩家们以及各种游戏媒体(包括我们),也会常常把一些父子玩游戏增强亲子关系,生病后靠游戏感受到人间温暖云云的故事,当成什么不得了的新闻分享给大家。
像是互舔伤口似的寻求着心灵的些许慰藉。
但,“游戏”这个载体本来就有这样的功能啊,看到它被正确的使用,我们又为何如此的兴奋呢。
惊弓之鸟们又何尝不清楚这个道理。
4、
在这个谁嗓门高谁就能占据舆论主动权的时代,总是少不了那些大嗓门的“主流“声音。
即使是这次的《头号玩家》。
影片上映的第二天,澎湃新闻就发表了文章:
“《头号玩家》:斯皮尔伯格的亚文化,年轻人接受吗”
在发出影片对年轻人吸引力的质疑之后, 给出的结论也很有趣:
“斯皮尔伯格老了。”
可见“游戏”这个东西负能量之强大,就算斯皮尔伯格敢于染指也会被拉向被鄙视的一端。
更不用说那些深陷其中的玩家了。
这篇文章的最后还说到:
“年轻人的亚文化,本来就是用来将其他人排除在外的。”
但我总觉得,所谓的“年轻人”并不是不想让你进去,而是在全力地守护自己最后一片热土,你总不能把抱团取暖也当做壁垒高筑。
虽然我们从来没有获得过应有的尊重,但并不代表不能在有人替我们向全世界呐喊的时候响起掌声:
“看到了吧,我们喜欢的东西也有如此迷人的一面。”
即使从来不奢求能有什么主流声音的认可的我们,也至少有足够的权利热泪盈眶。
5、
在知乎关于《头号玩家》的评价问题中,点赞最高的不是什么长篇大论的分析,而是一份简单的诉说,只是字里行间透着玩家群体特有的卑微甚至悲壮:
相比平时描述电影如何精彩、如何打动人心,许多朋友对《头号玩家》并没有用什么优美的词语渲染,有些仅仅留下简单的:
“去二刷”。
那种情形,颇像是黑夜中冻得瑟瑟发抖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在看到第一根火柴炫耀的光芒后,又急迫地去划第二根:
哧!火苗又窜了出来,发出亮亮的光。
墙被照亮了,变得透明了,她仿佛看见了房间里的东西:
当她说出喜欢玩游戏的时候,语气中不再带着卑微,亲戚们饶有兴致地问,听说玩游戏挺有意思的,能不能教教他们。
她又擦了一根,哧!
电视新闻上说:没想到在这个时代,还有家长把自己的管教无方归咎为游戏。
小女孩把手里的火柴一根接一根地擦亮,火柴发出强烈的光芒,照得比白天还要亮
——就像人们对多彩文化投来的尊重的目光那样。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游研社 文 / 雨上

 楼主| 发表于 2018-4-3 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ogMyCats 于 2018-4-3 23:13 编辑

Ange爱我:并没有火,至少我没有兴趣去看一群人玩游戏。

捏捏猫耳朵:很多人看到斯皮尔伯格就跪的起不来了。作为一部情怀电影,人家本土观众都没有多嗨,而且咱们的豆瓣观众已经嗨的不要不要的。就像星球大战一样,也是情怀,可是人家的本土票房就非常高,所以,说看到高达眼泪就出来的,我想说你的眼泪真是太容易掉了。

硬壳牡蛎不成珠:这片子本来最大的亮点就是玩梗。在影院里观众反应的最高潮部分其实也就是那个日本人中二兮兮的变身高达“只能持续3分钟”
就故事本身来说确实很一般,很多细节也搞得支离破碎的。比如说那个跟纸片人一样毫无存在感的姑妈或者对抗商业巨头的“反抗组织”
而且故事本身透露出来的颓丧感和疲态可以说是不言而喻的。如果VR技术真的到了片子里这种水平,那是多好的重建用生产工具啊,然而却只是拿来做游戏逃避现实。连德鲁伊还知道用翡翠梦境治愈世界呢,这水平
而且主角最后能获得成功,其实是因为他成功发动群众,面对商业巨头打了一场人民战争,但是故事的主旨却是告诉我们,主角是靠自己赢来的,与贫民窟里试图保护他的屁民没有半毛钱关系?呸
整个故事从内容到讲故事的人,以及西方的观众们,其实都很明显的耽于过往,因为未来没有希望。故事背景里那个令人绝望的充满末世气息的未来的设定就是明证。
对于中国玩家们来说,其实就是“好莱坞把起点网游小说搬上大荧幕啦!”童年?不存在的,我看到连《回到未来》的车出场的时候观众们都没什么反应,那么明显的《终结者》梗居然没人看懂。
看的不过是一个认同感罢了。

五花肉:看过, 也就那样。

战呼局上海站情饱处心闻科简报股付股长:因为找人刷了豆瓣

X:我好奇的只是特效和VR概念,对于这些看情怀的也是无语!这也能看哭?

田野里的宁静:魔兽公测就开玩,当然其他游戏就更早了的玩家,被媳妇拖去看了电影。看头号玩家竟然打了好几个哈欠,这个我自己都没有想到,为什么?因为看到后面的情节大概可以猜出来那些套路场景。那些高科技的堆砌也是比不上星战,华丽吗?谈不上,剧情呢,我们还是不要谈剧情了,合格的商业片(商业大片都谈不上),这是我回家路上给它下的定义。

乡巴佬:我前天去看的,是因为评分高,以为会是好电影。结果很失望。

朱老师其实不是老师:作为一个动漫迷,觉得这片儿也就那样吧~真心很一般

Sealand:这就能说明平时豆瓣用户是哪些人了,头号玩家刚出我也去看了,我们朋友几个都对这部电影评价不高,但是动画特效值回票价。9.1分吹的太过了。

凤雏青城        :很好,斯皮尔伯格因为支持藏独,抵制2008年中国奥运会,国人主都忘了啊?呵呵,怪不得APA会这样羞辱中国人
发表于 2018-4-4 0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剧情真的很一般高潮个毛
发表于 2018-4-4 01:38 | 显示全部楼层
等清晰的。
发表于 2018-4-4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就是对号入座大杂烩里边总会有你喜欢的东西
发表于 2018-4-4 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豆瓣现在能看?
发表于 2018-4-4 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不叫好你就不够潮。
 楼主| 发表于 2018-4-4 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虎纹猫家园

GMT+8, 2024-3-29 17:54 , Processed in 0.019789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