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会学到很多中国历史
这就是成语的贡献了。成语用四个汉字或说八个字节就可以形成一个概念甚至讲一个故事,并以这个故事的寓意来做固定的词义。有的成语只是缩略短语,如“见仁见智”,有的则是一个寓言故事,如“买椟还珠”、“掩耳盗铃”等,还有的是历史真实发生的事情,比如“三顾茅庐”、“请君入瓮”、“指鹿为马”等。
成语在使用时大多很难用非成语来替代,即使强行这么做也肯定会非常啰嗦,这与其他语言中的俚语是有区别的。因此学习中文时就势必要学习成语,同时为了理解这个成语的意思,就必须要了解成语背后的整个故事乃至典籍出处,于是你就在学习中文的同时“被强行安利”了无数中国古代的鸡汤、寓言和历史事件。
相比之下,学英文时,也许会偶尔接触到关于英美历史的文章,但如果完全不接触也并不会影响英文的学习与表达。相反很多古代英语的语法规律和词语,现代英语已经不用。教我英语的英裔老师曾是这么评价古代英语的:“funny language”,怪异的语言,而现代中文则会经常穿插使用文言文的用词并引以为傲,成语也在其中。
英语之中其实也有类似成语的短语,但大多都是类比式的歇后语或俏皮话,比如“every cloud has a silver lining”、“Like father, like son”,极少有体现一个完整历史事件的固定短语,并且也很容易用普通英语替代,不用这些短语也不影响表达。唯有在法律专业中才会有业内人士才懂的案例名,比如“Breed v. Jones”这个词给一般人就不懂是什么意思,但给资深法官就可能会秒懂这个案例表达了一个什么意思。成语故事就像判例法里的案例,学习成语故事就像外国的法律工作者学案例一样。
6,省纸
象形文字往往一个字就代表一个意思,是一种很浓缩的文字,想必很多中国人在学习英文时都感觉出来区别了。相同内容而不同语言的文本长度如果进行一个对比,可以试试在联合国的“正式文件系统”网站上检索,下图是我随机抽取的一个2017年的安理会报告。
可以看到在内容相同的情况下,中文报告不仅省纸还省硬盘,文件只有1.1MB,而其他语言的报告文件几乎都比中文大,其中俄文有5MB之多。阅读这些文件,发现页数依次为:阿拉伯文142页、中文96页、英文108页、法文119页、俄文139页、西班牙文114页。再随机抽取其他报告,基本都是类似的比例。可见,中文确实是当之无愧最省纸的文字。
中文不仅省纸省硬盘,还更省“电脑界面”,无论是软件中的按钮还是桌面文件名,中文常常可以用简短的几个字搞定,而其他拼音式文字就被迫需要各种缩写简写。
去年有一个叫《守望先锋》的美国网络游戏,在中国官网公布了1572个违规被封禁的中国玩家账号,这条消息被转帖到了美国论坛。相比指责这些违规玩家,美国网友似乎对这些中文网名是什么意思更有兴趣,于是就有一些热心的中国网友给大家翻译了一些。
这些玩家的违规行为是可耻的,网名也非常粗俗下流,但美国网友们的注意力却不在这里。
游戏要求:“用户名只允许6-12个字符”中国玩家:“很好,我可以写个故事了” 网友们纷纷羡慕中文可以用几个字写出“一整句话”、“半部小说”、“一部小说”。 中文如此浓缩,除了象形文字的原因外,古代文化辉煌也可能是原因之一。很多有影响力的古籍都是昂贵的金属器皿、玉帛或竹简,所以古代中文力求精简干练,形成了惜字如金的文言文形式。在纸张发明之后的古人也传承传统文化,文言文、成语和简练的文字表达形式就流传至今了。
当然以现在的生产力,省纸和省硬盘的意义非常小了,只有“省界面”的特点还是有点意思的。可以想象一下未来中国人在宇宙飞船中旅行,可以看着密密麻麻的按键盘轻松操作,因为按键上都用三四个汉字标明了作用。而拼音文字更可能需要缩写,查说明书浪费的时间,也许是可以救命的。
|